食品添加劑新版標準的實施,標志著我國在食品安全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。這一標準的出臺,不僅提升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,也為食品生產企業提供了更為清晰的規范。新標準在添加劑的種類、使用范圍、劑量及標示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細化,旨在保障公眾的健康,減少不必要的風險。食品添加劑新版標準實施后,消費者與生產者可采取以下措施來應對:
消費者應對措施
增強認知:主動學習新版標準的相關知識,了解食品添加劑的合理使用范圍和限量等規定,清楚哪些添加劑被禁用、哪些使用范圍和用量有調整,減少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和不必要的恐慌。
理性選擇:根據自身健康需求和對食品添加劑的接受程度,理性挑選食品。關注食品標簽上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,對于不熟悉的添加劑,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其功能和安全性,優先選擇添加劑使用符合新標準、種類少且更天然的產品。
關注日期:由于新標準設置了過渡期,過渡期內生產的產品仍可銷售。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,注意查看產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。若產品生產日期在2025年2月8日之后,配料表中不應含有新版標準禁用的添加劑。
積極監督:如果發現有食品生產企業違反新版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,可向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舉報,維護自身和其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也促使食品行業更加規范。
生產者應對措施
深入學習標準
組織培訓:企業應組織生產、研發、質量控制、采購等各部門人員,參加新版標準的專項培訓,邀請專家對標準的具體條款、變化要點、背景知識和原理等進行詳細解讀,確保員工深入理解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、范圍、限量等要求。
對比分析:將新版標準與舊版進行詳細對比,梳理出新增、修改和刪除的內容,尤其關注與本企業產品相關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和用量的變化。
案例研討:收集因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,組織員工分析研討,增強員工的規范意識和責任意識。
調整生產經營
優化配方:研發部門聯合質量控制部門對現有產品配方進行全面重新評估,根據新版標準要求,調整或更換食品添加劑,確保產品的穩定性、感官品質和保質期不受影響,同時積極研發更天然、健康的產品配方。
適配工藝: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的變化,對生產設備進行必要的改造,如添加新的添加設備或對原有添加系統進行改造;調整混合、攪拌等工藝環節的參數,確保產品質量。
更新體系:建立新的食品添加劑檢驗檢測方法,增加對食品添加劑使用量和殘留量的監控點,更新質量控制標準文件,加強對原材料采購環節中食品添加劑的管控。
加強溝通合作
積極溝通:與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系,確保所采購的食品添加劑及原材料符合新版標準要求,督促供應商提供質量合格、符合標準的產品;與監管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,及時了解監管動態和要求,主動接受監管部門的指導和檢查。
行業合作:加強與同行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,分享在應對新版標準過程中的經驗和技術,共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,還可參與行業協會組織的相關活動,為行業標準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建議和意見。